FB廣告心得 — 始於產品
廣告,始於對產品的了解。
剛開始接觸廣告時,常會陷入排山倒海的數字中,今天要下幾個新受眾、幾個新素材,預算多少,ROAS多少。看似定好天衣無縫的目標後,一股腦往下做,業績好躺著收單,業績不好覺得天(老闆)不容我。
經過多次產品洗禮後,發現回歸產品的核心,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。
「你必須先了解產品/服務的價值,才能將其傳遞給需要的人。」
產品/服務的價值,是你的訴求(內容),
需要的人,是你的受眾,
而傳遞,便是廣告。
所以在開始擬定廣告策略之前,通常會希望老闆或合作對象,一起先思考幾個問題,以確定在價值與傳遞上達成有效共識。
【 廣告企劃前須思考 】
- 產品/服務的核心價值(以下簡稱產品)
用行銷的角度來說,就是「痛點」,你的產品解決了什麼問題,帶給客戶什麼價值。有些業主,會陷入一個什麼都好的迷思,想滿足所有客戶想要的需求,而沒有找到自有產品的「關鍵優勢」。你的產品,和別人的產品有什麼不同?為什麼客戶要選擇你的產品?試著用三個標籤來形容你的產品,你希望你的潛在客戶,看到的是什麼。
2. 受眾輪廓與使用者情境
定義廣告的受眾,便是找到那群需要你的產品/服務的人。
想想我們前面提到的產品痛點,有哪些人會遇到且想解決這些問題呢?這樣的人,可能不止一種,他們可能會分佈在不同的年齡層、性別、興趣、生活型態。在思考的過程中,我們可以將其都列下來,並透過「使用者情境」,去探究潛在客戶,會在什麼樣的情境下,遇到問題,並受到產品強烈的吸引,而將以上條件收斂。
3. 營運銷售狀態 — 客單價、消費型態、營業額
瞭解了前面的價值與受眾輪廓後,我們準備要開始著手廣告策略。在這之前,我們必須了解公司的營運銷售狀態,才能評估可以注入多少預算,換取多少流量轉單,以達到維持公司最重要的事,也就是賺錢。
假設今天你的產品的客單價100元,那麼就算你的CPA只有 50元(Cost Per Action-Purchase),那麼你的行銷成本還是占了50%,扣掉產品成本、營業費用等等,可能根本沒有賺錢。所以在廣告設定之前,就必須思考如何提高客單價,讓廣告進來的人,能夠實際為公司帶來效益。否則即使有漂亮的行銷數字,公司還是無法賺錢。
客戶的消費型態,也會影響產品消費的頻率、週期,進而影響新舊客戶比的預算策略,而營業額的考量,是需要了解公司維持營運所需的最低營收。
思考完價值、受眾、營銷狀態後,以這些概念為基準,我們透過「廣告」傳遞。
而對於如何精準投放廣告,我統整了7個重要環節:好素材(圖影+文案)、準受眾、有策略的預算分配、有限度的測試、分析數據、調整 / 收斂 / 放大、廣告週期,每個環節背後都有其考量的因素,而緊扣著我們前面提到的「廣告,始於對產品的了解」,之後會再針對細節做說明。